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实训条件
首先加大投入力度,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,努力实现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现代化。十几年来,德方共无偿援助520万欧元,中方共投入配套资金约5000万元人民币。建起微机、语音、电化等24个实验室、5个标准化多媒体综合教室和36个实训车间,并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实训设备。
二是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。为了解决企业参与问题,在平度市委、市政府的统筹协调下,学校确定了57个校外实习基地,成立了校企合作联谊会。明确了企业培训的组织领导、企业指导师傅的确定、培训企业的权利、职责和义务。在企业中实现了"四落实",即车间落实、实习指导师傅落实、管理措施落实和培训计划落实,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、教学与生产、学校与企业、培训与使用相脱节的问题。
三是加强专业产业化建设。我校按照"围绕专业办产业,办好产业促专业"的思路,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师资力量,大力发展校办产业,实施产教结合,增强学校的自身造血功能。结合专业设置创办了华德汽车维修培训中心、果品加工培训中心、畜牧教学养殖实验场、服装加工厂、建筑安装工程队。这些企业性实体走出了一条融教学、实习、生产、经营、服务、就业为一体的产教结合、校企合一的"双元制"办学路子,从而使培训过程实现了功效"五合一":车间、教室合一。上专业理论课时是教室,上实习课时是实习车间。学生、学徒合一。学生在生产实习时,既是一个专业技能学习者,又是一个生产者,集学生和学徒两个角色于一身。
教师、师傅合一。在生产实习课上,老师既是教师又是实训指导师傅。作品、产品合一。把学生在生产实习中按成品质量要求完成的作品推向市场,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。育人、创收合一。学生生产实习的过程,既是培养动手能力,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,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。逐步实现学生生产实习由"消耗型"向"盈利型"的转变,达到在育人中创收,在创收中育人的目的。